蘇教版三年級音樂教案。
時間一晃而過,又將迎來新的工作,新的挑戰,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教學計劃了。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這個教學計劃很是頭疼的,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蘇教版三年級下冊音樂教學計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蘇教版三年級音樂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習用輕巧、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感受作品中的音樂形象。
2.看懂歌曲的反複順序及休止符的運用,對歌曲進行簡單的歌表演。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复习歌曲《快乐的do re mi》、《爱唱歌的小杜鹃》
(二)新授。
1.仔細聽一聽這首歌曲的演唱順序是什麽?
2.學生有節奏的讀一讀歌詞
3.分句模唱,解決弱起小節以及第一段向第二段過度的兩拍休止,以及讓學生找出相同的樂句,慢慢的唱一唱。
4.現在啊老師要請大家跟我來做個遊戲,我唱歌詞,你們用活潑、歡快的聲音來模仿小杜鵑的“咕咕”聲,明白了沒?
5.完整的把這首歌曲連起來唱一唱。
(三)總結今天這節課,讓我體會到我們班的同學個個都很活潑,你們的歌聲也像小杜鵑一樣動聽,我要感謝大家爲我們演唱了這麽好聽的歌曲,謝謝大家,最後請同學們唱著歌走出教室吧。
蘇教版三年級音樂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綜合創作實踐活動《風的常識和聲音的表現》讓學生了解自然界的風對我們生活的影響,以及能夠用自己的聲音模仿出來風在不同的力度上的聲音。能用打擊樂器或探索自然音源模仿不同等級的風力音響。
2、通过学习《风铃》这首歌,使学生感受音乐的自然的关联,进一步巩固节奏x xx xxxx 。
3、能用優美、活潑的聲音演唱《頑皮的小杜鵑》,表達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建立我的小音庫,認識和唱准5、3兩個音的音名。
教學用具
風鈴,旗,
難點重點
1、掌握3、5兩個音讓學生在掌握節奏的強弱規律
2、能夠區分八分,四十六的節奏規律,並且能夠准確的演奏出來
教學方法
聽唱法,學唱法,創作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老師拿一串風鈴給大家看,讓學生說一說,風鈴的聲音是怎樣的。用自己的聲音來模仿一下風鈴的聲音。
2、用电风扇让学生感受在不同的风速下风铃的声音在音色、力度上有什么不同。 a)在微风的时候
b)在中等風速下的時候
c)在強風下的'時候
3、老師總結歸納三種情況下的節奏特點
a)微风的时候 x x
b)中风的时候 xx xx
c)强风的时候 xxxx xxxx
1、讓學生熟悉這三種節奏型。
1)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平時在日常生活中發現的同樣節奏模仿出來。
2)自己創編幾種這三種節奏型的節奏,讓學生充分地掌握這三種節奏
2、用風鈴的聲音來讀這三種節奏型。直接進入課題
二、學習歌曲《風鈴》
1、然學生聆聽歌曲一遍
2、讓學生讀朗讀歌詞,用感情來朗讀。感受風鈴的特征是輕盈、清脆的
3、感受“风铃”两个字的读音适一高一低的,正好与本课要学习的两个音5 3 符合
4、帮助学生建立3 5的音高,建立我们的小音库要求学生把已掌握的两个唱名出入自己的大
腦的小音庫中。
5、唱准在不同的音高位置上的3 5 两个音。
1)练习mi sol 两个音的唱名和手号位置,让学生感受这两个音的手号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从手号的位置上区分两个音的音高差别。
2)辨別兩個音,聽到其中的一個音就用手號打出來,練習手號的反應程度
3)做遊戲,當聽到sol就站起來,聽到mi就坐下。訓練學生的反應程度。
4)因爲兩個音組成的音程是和諧音程,所以讓學生分成兩組,然後每一個組唱一個音做個簡單的和聲訓練,讓學生初步感受和聲的美妙效果。
6、學唱歌曲
1)演唱歌曲的時候讓學生注意演唱時的狀態,如:演唱時氣息、嘴型、臉部表情等。
2)用什麽樣的感情去演唱,因爲三段歌詞的內容不一樣,根據風的大小強度改變演唱時的情緒。
3)課堂評價,學習演唱的感受
7、課堂小結
蘇教版三年級音樂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教材從教育理念上,強調了“以學生發展爲本”,音樂教育面對全體學生,也應注意學生的個性發展。教材編寫以審美爲中心,以音樂文化爲主線,以(音樂)學科爲基點,加強實踐與創造,加強綜合與滲透,把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貫穿于始終。
二、教學目的要求:
1、會用優美、歡快的情緒演唱歌曲,能准確地表現歌曲中的情緒。感受速度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聽辨音的高低並會模唱。
2、初步了解民族歌(樂)曲的特點,能通過欣賞,演唱,發揮想象力表演。
3、通過演唱體現好夥伴之間的合作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學習創編歌詞。
4、了解豐富多彩的民族音樂音調,激發對祖國民族音樂的熱愛。
5、愛祖國、愛人民、愛長輩,從演唱作品中體現。了解女聲、童聲的演唱形式。學習休止符,並學會區別。
6、感受並體驗不同歌(樂)曲的不同表現風格,嘗試自己用打擊樂器爲歌曲伴奏。
7、基本認識西洋樂器、民族樂器中的部分樂器。
8、通過演唱,增強環保意識,增進自然常識,提高審美情趣,發展聯想。
三、改進教學的措施
1、認真鑽研大綱和教材,在此基礎上按課時,並按教導處統一備課格式,認真寫好教學詳案。
2、認真執行課時計劃,嚴格把握35-40分鍾的`課堂時間,向35-40分鍾要效率。
3、充分作好課前准備。
4、認真按照教案上課,在課上多給學生自我表現和發問的機會。
5、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打好基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6、根據本校條件設備,充分利用投影儀、錄象、錄音機等教具,努力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7、方法:示范: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鼓励、表扬法:通过鼓励表扬大体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材施教法: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扬长避短,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蘇教版三年級音樂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對學生進行愛師愛校教育,要求學生在教師節即將來臨之際,以實際行動爲學校做一件好事,爲老師獻一份愛心。
2、能用優美、輕柔的聲音演唱歌曲《我們愛老師》,表達對老師的尊敬和熱愛;感受三拍子歌曲的節拍特點和音樂旋律有相同和不同;能獨立而自信地背唱歌曲,並能自編動作與同學全作進行表演。
3、通過歌曲《我們的學校亞克西》的學習,感受新疆歌曲的節奏風格;學會根據簡單的新疆舞步編創歌曲的動作;學會自選打擊樂器參與歌曲的伴奏活動。
4、從學生的生活入手,通過他們對喊勞動號子中的“嘿喲!”和“嘿喲嗬!”兩種節拍的感受,“體驗和表現二拍子和三拍子節拍的特點以及他們的強弱規律。
教學目標:
1、能用優美、輕柔的聲音演唱歌曲《我們愛老師》,表達對老師的尊敬和熱愛;
2、感受三拍子歌曲的節拍特點和音樂旋律有相同和不同;
3、能獨立而自信地背唱歌曲,並能自編動作與同學全作進行表演。
教學重點:
感受三拍子歌曲的節拍特點和音樂旋律有相同和不同並能自編動作與同學全作進行表演。
教學難點:
感受三拍子歌曲的節拍特點和音樂旋律有相同和不同
教學設計:
1、將第7頁“動腦筋”欄目中的第2、3、4題作爲學業習新歌的導入,讓學生討論一下自己了解的教師節的有關知識以及打算如何表達對老師的敬意等,並請每位同學說一句獻給老師的話。
2、爲了讓學生先熟悉歌曲旋律,在學唱歌詞前可將歌曲音樂作爲背景音樂,讓學生在聽、做、畫、想、誦的活動過程中聆聽和熟悉歌曲旋律。如:
(1)聽音樂自由地做三拍子律動;
(2)聽音樂即興爲老師畫一張教師節的賀卡或做一朵紅花;
(3)聽音樂完成第三頁“想想”欄目的要求:感受歌曲中音樂的相同和不同,選擇其中的一幅圖案(第一幅);
(4)在歌曲的音樂中有感情地朗誦歌詞等。
3、用聽唱法學唱歌曲,具體方法能:跟錄音完整聽唱、聽錄音輕聲默唱、聽老師範唱學生跟唱、分句跟琴模唱、用暗示聽唱法:法老師唱前半句,學生接後半句,唱熟後交換等等。
4、學會歌曲後在老師的指導下按“強弱弱”的規律嘗試用跺腳和拍手、拍腳、拍肩的方法爲歌曲伴奏。如:
拍手O╳╳|O╳╳|
跺腳╳OO|╳OO|
在模仿的基礎上,再由學生自編一些拍擊方法爲自己的歌聲助興,如可嘗試將拍手變拍腿或拍肩等。
5、讓學生自己選擇表演的方法,參與歌曲的演唱和表演。如:演唱、動作表演、節奏樂器伴奏、畫畫、朗誦歌詞等,充分展示學生的個性特長。
6、開一個慶祝教師節聯歡會,組織學生將這首深情歌曲和自制的賀卡、紅花獻給敬愛的老師們。
蘇教版三年級音樂教案 篇5
一、情況分析:
1、教材情況分析
本冊教材有8個單元,每一單元由四個集成塊組成,即演唱、演奏、欣賞、活動。其中,“活動”設置了“歌表演”、“律動”、“音樂遊戲”、“集體舞”、“小小作曲家”、“露一手”、“小小音樂劇”等欄目。
2、學生情況分析
三年級共有360多名學生,6個班,通過一、二年級初步接觸樂理知識,已有一定的音樂常規習慣,但一定的知識和演唱技巧還未掌握,本學期主要對其節奏、演唱技巧、識譜、欣賞等方面進一步訓練。
二、教學要求:
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和對祖國音樂藝術的感情,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實踐活動,使學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樂、表現音樂的能力,掌握簡單的音樂技巧。
三、教學措施
1、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因材施教。
2、認真備課上課,建立平等互動的`師生關系。
3、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開展多種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音樂素質。
四、教學進度
周次 教學內容 课时安排
1、复习上学期的歌曲、《快乐的do re mi》
2、《我是小小音樂家》
3、小小作曲家《有趣的do re mi 》欣赏《多来咪》
4、《在祖國懷抱裏》欣賞《最美麗》
5、歌表演《我們的祖國是花園》小小作曲家《山泉、小溪、大河》欣賞《中國娃娃》
6、國慶節
7、《留給我》欣賞《森林與小鳥》
8、《美麗的黃昏》欣賞《綠蔭》
9、歌表演《健康歌》、欣賞《溜冰圓舞曲》
10、《小小足球賽》、欣賞《跳繩》
11、《動畫城》、活動《豐富多彩的動畫音樂》
12、《機器貓》、欣賞《哪吒再生》
13、《紅星歌》、欣賞《嘎子嘎》
14、《爺爺爲我打月餅》、《我是人民小騎兵》
15、《歌唱二小放牛郎》、欣賞《小巫師》
16、《蝸牛與黃鹂鳥》、小小音樂劇《蝸牛與黃鹂鳥》
17、《地有多厚天有多高》欣賞《種太陽》
18、《老水牛角彎彎》欣賞《星空》
蘇教版三年級音樂教案 篇6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三年級共有31個學生,他們大都活潑可愛,並且喜愛音樂,特別是唱歌與唱遊,大部分學生能掌握正確的唱歌姿勢,自然的發聲方法,有百分之三十的學生能獨立、自信、有表情的進行律動和即興動作。本年級對識譜與欣賞是弱項,只有及少數學生有一定的識譜能力。總之,三年級的孩子就像是一張雪白的紙,等著師生共同去描繪五彩缤紛的畫卷,相信,經過師生的共同的努力,孩子們的音樂素養將會不斷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突出了培養學生的愛好音樂的情趣,重視學生對音樂實踐的主動參與,發展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表現能力與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除對原有教學內容進行整和外,新擴展了音樂創造和音樂與相關文化的內容,重視通過音樂教學活動,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及提高學生人文素養。本教材采用的是“單元”的形式。各單元都有目的明確的主題,各主題之間具有有機的聯系。各單元內容貼近兒童生活,爲他們熟悉和理解。教材將評價機制滲透在各個單元之中,既注重終結性評價,又注重過程性評價。在評價的形式上,自評、互評、他評相結合,增進學生對音樂課的情感體驗,激勵他們更有興趣學音樂。教材所選的歌曲,樂曲,大多貼近學生的生活,使學生易于學習,樂于學習。
三、全冊教學要求:
1、學唱歌曲。背唱4-6首。學習用正確的口型唱歌,注意咬字,吐字。
2、學習用正確的呼吸及連音、斷音的唱法。學習用強弱,快慢的手段表現歌曲情感。
3、培養獨立、自信的唱歌的能力。
4、欣賞優秀的歌曲,簡介人聲分類和演唱形式。欣賞優秀器樂曲,簡介常見樂器和演奏形式。欣賞優秀民歌、民間歌舞。
5、初步了解速度、力度、節拍、音色、音區等在音樂中的表現的`作用。
6、學習並感受音的高低、音階排列的順序。感受並認識2/4、3/4、4/4及其強弱規律。學習連線、換氣、延長、反複、頓音、力度、速度等常用記號。進行節奏和旋律短句的練習。
7、隨著音樂進行有表情的律動、模仿動作和即興動作。學做音樂遊戲,學習歌表演、集體舞等,注意音樂與動作的配合。
四、改进教學方法,提高质量措施:
1、以新課程理念爲先導,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形成師生互動、共同發展、共同感受、共同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
2、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及時總結和認真反思,使自己的思想觀念與教育教學行爲得到不斷的修正,形成“學習、實踐、反思”良性循環的路子。
3、教學研究,特別是適合課程改革的課堂教學新模式的構建以及教法與學法的研究。
4、加強自身的基本功的訓練,根據本年級的實際情況加以靈活運用。
五、全冊教學進度:
單元及課題
第一单元 童趣
第二单元 可爱的家
第三单元 农家孩子的歌
第四单元 绿色的梦
第五单元 小乐队
第六单元 歌声中的回忆
第七单元 五十六朵花
第八单元 七彩的生活
第九单元 期末测试
蘇教版三年級音樂教案 篇7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三年級共有31個學生,他們大都活潑可愛,並且喜愛音樂,特別是唱歌與唱遊,大部分學生能掌握正確的唱歌姿勢,自然的發聲方法,有百分之三十的學生能獨立、自信、有表情的進行律動和即興動作。本年級對識譜與欣賞是弱項,只有及少數學生有一定的識譜能力。總之,三年級的孩子就像是一張雪白的紙,等著師生共同去描繪五彩缤紛的畫卷,相信,經過師生的共同的努力,孩子們的音樂素養將會不斷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突出了培養學生的愛好音樂的情趣,重視學生對音樂實踐的主動參與,發展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表現能力與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除對原有教學內容進行整和外,新擴展了音樂創造和音樂與相關文化的內容,重視通過音樂教學活動,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及提高學生人文素養。本教材采用的是“單元”的形式。各單元都有目的明確的主題,各主題之間具有有機的聯系。各單元內容貼近兒童生活,爲他們熟悉和理解。教材將評價機制滲透在各個單元之中,既注重終結性評價,又注重過程性評價。在評價的形式上,自評、互評、他評相結合,增進學生對音樂課的情感體驗,激勵他們更有興趣學音樂。教材所選的歌曲,樂曲,大多貼近學生的生活,使學生易于學習,樂于學習。
三、全冊教學要求:
1、學唱歌曲。背唱4-6首。學習用正確的口型唱歌,注意咬字,吐字。
2、學習用正確的呼吸及連音、斷音的唱法。學習用強弱,快慢的手段表現歌曲情感。
3、培養獨立、自信的唱歌的能力。
4、欣賞優秀的歌曲,簡介人聲分類和演唱形式。欣賞優秀器樂曲,簡介常見樂器和演奏形式。欣賞優秀民歌、民間歌舞。
5、初步了解速度、力度、節拍、音色、音區等在音樂中的表現的作用。
6、學習並感受音的高低、音階排列的`順序。感受並認識2/4、3/4、4/4及其強弱規律。學習連線、換氣、延長、反複、頓音、力度、速度等常用記號。進行節奏和旋律短句的練習。
7、隨著音樂進行有表情的律動、模仿動作和即興動作。學做音樂遊戲,學習歌表演、集體舞等,注意音樂與動作的配合。
四、改进教學方法,提高质量措施:
1、以新課程理念爲先導,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形成師生互動、共同發展、共同感受、共同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
2、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及時總結和認真反思,使自己的思想觀念與教育教學行爲得到不斷的修正,形成“學習理解——實踐——反思”良性循環的路子。
3、教學研究,特別是適合課程改革的課堂教學新模式的構建以及教法與學法的研究。
4、加強自身的基本功的訓練,根據本年級的實際情況加以靈活運用。
五、全冊教學進度:
單元及課題
第一单元 童趣
第二单元 可爱的家
第三单元 农家孩子的歌
第四单元 绿色的梦
第五单元 小乐队
第六单元 歌声中的回忆
第七单元 五十六朵花
第八单元 七彩的生活
第九单元 期末测试
蘇教版三年級音樂教案 篇8
教學內容
一、學唱歌曲《春天來了》
二、欣賞樂曲《春》
教學目標
一、能用優美動聽的聲音演唱歌曲《春天來了》,表達對美妙景色的贊美,通過歌曲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
二、了解曲式結構知識,能用動作和圖形表現歌曲的曲式結構。
三、聽賞樂曲,指導學生用動作表現音樂,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
四、進行保護大自然的環保教育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學內容主要有:学唱两首关于春天的歌曲,欣赏两首以“春”为主题的乐曲,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春天美好的景色、万物复苏的景象,懂得“一年之计在于春”的道理,能善于利用时间,合理安排学习。《春天来了》是一首德国民谣,歌曲旋律优美动听,它描绘了春天小鸟歌唱、百鸟争鸣,小朋友们在田野上游戏歌唱的热闹场景。歌曲为aba三个单乐句组成。教材中运用了听、唱、动、画、敲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充分感受音乐,掌握知识。
教學重難點:
對學生進行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教育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准備
鋼琴、錄音機、教學課件、電腦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唱歌曲《春天來了》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新授课:學唱歌曲《春天來了》
1、教師語言導入課題,播放歌曲《春天來了》,聽完讓學生用畫筆描繪出歌曲的內容,增強學生對歌曲的理解。
2、學唱歌曲。(1)附點四分音符的練習。(2)師引導學生想象春天美麗的景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指導學生用富有彈性、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歌唱春天,歌唱大自然。(演唱時師提醒學生注意唱歌時的歌唱心理與狀態。初唱時借助這四個音的手號位置來幫助演唱。引導學生跳音要唱得輕巧有彈性。)
3、分析歌曲的特點,引出曲式結構。引導學生分析歌曲的情緒及旋律的特點,歌曲的旋律是比較明顯的abc三個單樂句結構,請學生用簡單的圖形來表示三個單樂句的相同與不同。同時引導學生思考:(1)你聽了歌曲的前奏音樂時聯想到了什麽?(2)“這些相同與不同的樂句在你聽、唱後有什麽感受?請你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學生分析完畢後師進行總結評價,對學生的分析,師對學生鑒賞音樂的參與作出充分的,肯定,鼓勵學生多動腦筋。
三、拓展(環保):
布置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思考自己將如何用實
際行動來愛護大自然?
四、總結
下課。
教學板書:
春天来了 强弱记号
教學反思:
漸強記號漸弱記號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學唱歌曲《春天來了》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複習歌曲《春天來了》旋律
1、播放課件,學生安靜地欣賞,感受春天的氣息,感受大自然的'美。
2、學生複習旋律。
三、學習歌曲《春天來了》歌詞
1、播放课件, 感受歌曲 、理解歌曲。
2、分析歌曲的特點,引出曲式結構。引導學生分析歌曲的情緒及旋律的特點,歌曲的旋律是比較明顯的aba三個單樂句結構,請學生用簡單的圖形來表示三個單樂句的相同與不同。同時引導學生思考:
3、學生跟範唱練習。用聽唱法學唱歌曲。
4、学会歌曲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
5、感受歌曲 、理解歌曲。
師引導學生想象春天美麗的景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指導學生用富有彈性、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歌唱春天,歌唱大自然。
6、分組表演唱,其他學生評價,並說出優缺點。
7、個別學生表演唱,其他學生評價,說出優缺點。
四、鼓勵學生在唱歌曲時,進行舞蹈的創編,可以個人的表演也可小組表演。
五、課後拓展(環保):畫出心目中的春天。每個人對春天都有不同的感受,請學生用彩筆畫出自己心目中的春天,並用語言說出對春天的感受。(引導學生講述如何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大自然的喜愛,以及怎樣保護大自然。)
六、總結
教學後記: